ENGLISH 现在是:

image.png

法官视角

宋鱼水:“工匠精神”护创新法官视角

时间:2018-08-22   出处:人民法院报  作者:张道营  点击:

宋鱼水开庭审理“打开音乐之门”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一案。 资料图片 人物小档案 宋鱼水,现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政治部主任。进入法院工作近30年来,宋鱼水办理了多起“全国首例”“全国第一起”的案件,被誉为“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好法官。获得“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中国法官十杰”“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法官宋鱼水、“劳模”宋鱼水、全国妇联兼职副主席宋鱼水、中央候补委员宋鱼水……进入法院工作近30年来,宋鱼水身上贴了很多“标签”。不过,法官,尤其是知识产权法官,是她身上最亮的底色。

    “咚咚咚……”清脆响亮的法槌声在海淀区彰化路18号的法庭里响起,“打开音乐之门”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一案公开开庭。这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于2014年11月6日挂牌成立仅一个多月,宋鱼水任审判长与法官张晓津、侯占恒审理的一起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案件。

    在法庭上与“音乐”结缘,宋鱼水不是第一次。

    1989年,宋鱼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她从书记员一步步干起,13年后成为海淀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正是那时,她与同事成功审理了《十送红军》著作权纠纷案。为了审好这一案件,宋鱼水看了不少音乐入门书,从头学起了音乐。

    至今,说起该案,宋鱼水都常笑着与同事分享这段“学习”音乐的特殊经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海淀法院工作的20多年,是宋鱼水成长、成熟的时期,获得的诸多荣誉没有让她停下探索的脚步,反而激励着她养成了“工匠精神”。

    为了攻克一道法律难题,宋鱼水和同事可以到中国工艺美术学院、中国戏曲学院虚心请教,也可以利用节假日到天津杨柳青、河北蔚县寻找剪纸民间作品发源地。

    为了给中关村科技园这个全国第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区的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宋鱼水和她的同事更是付出了不少努力。

    把时间拉回到2002年。

    中关村科技园发生了一件某著名学者诉一家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侵权案。数字图书馆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从以前的“书上架”发展到“书上网”,数字图书馆的经营者将图书资料扫描上网,是否需要取得作者的许可?

    那时,中国刚加入世贸组织不满一年。

    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方兴未艾,中国加速融入世界经济版图,争夺数字图书市场成了不少企业的当务之急;另一方面是著作权人权益的保护以及刚刚修改的著作权法,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正被世界放在放大镜下观察。

    宋鱼水和同事知道这起案件的分量,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在作者和经营者之间进行慎重的利益平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们认为,鼓励创造性的劳动更重要,有利于尊重知识、尊重著作权人的利益,有利于科教兴国。最终判决,被告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这个案例当年被评为全国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之首,上了《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工匠精神”不仅是细心专注,还要把准时代脉搏,与时代同频共振,大胆创新、勇于进取,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为了一起民间剪纸作品著作权案件,宋鱼水和同事在全国首次使用“诉讼禁令”。

    为了两家经销杀毒软件企业的不正当竞争案件,宋鱼水和同事在全国首次适用“部分判决”。

    ……

    像这样“全国首例”“全国第一起”的案件,宋鱼水和她的同事办理了不少,还成功化解了“桂香村”“福满楼”等京城老字号商标权纠纷。

    宋鱼水常说:“有创新必然有活跃的知识产权纠纷,我们在处理这些纠纷时,背后是国内外创新制度的相互比较与提升。”在海淀法院工作时,她就牵头对知识产权审判流程运行机制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减少企业的制度性成本,充分维护市场主体的创新积极性。

    2014年11月,宋鱼水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担任领导职务后,除了开庭审案,也花了很多时间思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制度建设。

    在宋鱼水和同事的谋划推动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打开音乐之门”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就是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探索院庭长办案常态化的积极尝试。

    除此之外,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还在全国率先探索由审判委员会全体委员直接公开开庭审理案件;设置专业法官会议,发挥案件咨询和前置过滤作用;成立技术调查室,帮助法官着力解决技术事实查明难题;成立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法院志愿者服务队,引入服务型和专家型司法志愿者参与诉讼活动等。尤其是“在先案例”指导制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肯定,截至2017年底,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在816篇裁判文书中对“在先案例”进行援引和评述。

    宋鱼水说:“当领导后,不仅要与当事人打交道,还要多与干警打交道。”多年来,她也探索出了一套带队理念。

    在海淀法院任职时,宋鱼水就结合庭里审判人员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特点,提倡不以简单的命令指导法官的工作,而是充分信赖法官、尊重法官,倡导“崇高的事业,美丽的心情”,摸索出了一条“人文化管理”的领导方式。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干警的整体素质也比较高,已有3名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和8名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如何激发这些“精英中的精英”再出发、再奋斗的初心使命?

    在专业化的院党组统筹下,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了独立自主开展调研活动的四个专业调研小组和法官助理、聘用制司法辅助人员、人民陪审员等自治委员会,定期召开由全院法官参加的法官联席会议,推行“自觉自律自治”的法官管理新模式,让法官切身感受到职业尊荣感。她和同事还立足人才建设大局,指导机关党委创新性地为每个党支部配备了党建联络员,建立了三级党建联络体系。

    宋鱼水是一名真正的“司法工匠”,时刻牵挂着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这份事业,用她的话说是“愚执”。

    2014年,宋鱼水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任职时,国内影视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业界呼吁保护编剧版权的声音也一浪高过一浪。宋鱼水与同事回应业界关切,牵头审理了琼瑶诉于正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依法保护了琼瑶女士的合法权益,被影视专业人士评价为“彰显了原创权利至高无上,依法守护不可侵害”。

    从业近30年,宋鱼水一直向当事人学习、向同事学习、向案件学习、向时代学习。

    如果有人问,司法从业者的“工匠精神”是什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宋鱼水用自己近30年的行动作答:专业专注、求真求源,认真办好每一个案件,不忽视每一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宋鱼水常说,不是她的水平有多高,每一份荣誉的取得,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成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的今天,她一如那个多年前刚踏入法律大门的谦逊青年,坚守着公正司法、司法为民的誓言,秉持着辨法析理、胜败皆服的初心,传承着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精神。

    岗位变了 初心不变

    采风周刊:您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主管人才干部队伍建设的副院长,有哪些心得?

    宋鱼水:在海淀法院工作时,大家就倡导“崇高的事业,美丽的心情”,探索“人文化管理”的领导方式。

    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后,在院党组统筹下,我院成立了独立自主开展调研活动的四个专业调研小组和法官助理、聘用制司法辅助人员、人民陪审员等自治委员会,定期召开由全院法官参加的法官联席会议,推行“自觉自律自治”的法官管理新模式,让法官切身感受到职业尊荣感。

    采风周刊:您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已经三年多了,在新岗位上工作,有何感想?

    宋鱼水: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有创新必然有活跃的知识产权纠纷,我们在处理这些纠纷时,背后是国内外创新制度的相互比较与提升。虽然,我的岗位发生了变化,但是,从事的事业没有变化。还是要求我牢记初心使命,专业专注、求真求源,认真办好每一个案件,不忽视每一个主体的利益诉求,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知产法网)主编


蒋志培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法学院、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任高级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主编、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专家,最高人民检察院民行诉讼监督案件专家委员会委员,2014年、2015年受美国约翰马歇尔法学院、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和加方科技部邀请参加知识产权法律和创新论坛并演讲,2013年12月获得中国版权事业卓越成就奖。